【花果事考ETC】省情奇妙游第二站——广东(历史沿革、资源概况)

发表时间:2021-12-27 17:47

欢迎来到省情奇妙游第二站——广东,今天给大家盘点的是广东省情考点第二篇:历史沿革、资源概况。广东事考的小伙伴赶紧码起来!

一、历史沿革:

广东,《吕氏春秋》称“百越”,《史记》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1、先秦以前时期 据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考古发现,岭南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有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2、秦至南北朝时期建置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随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岭南,秦始皇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3、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

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1年),自称“南越武王”。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南越国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9郡。东汉时地方官员开始对南海海域进行巡视。

4、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合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其中南海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东汉末,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5、南北朝时期,中国政局南北分

北方战乱,南方人口大量增加。南朝统治者对俚人(越族)实行“羁縻”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导致州、郡数猛增。增设的州、郡、县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因为当时粤东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粤西有著名的“湘桂走廊”与中原相通。

6、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建置 隋初,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大加省并,今广东省境分属10郡、74县。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高宗永徽六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元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南汉王朝(公元917年至971年)统治,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

7、宋、元、明、清时期建置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宋朝对唐制有所继承与调整。

粤西及海南岛裁撤8个州,而粤东、粤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汉所增置的4个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宋朝开始以“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来规范南海诸岛,并划归广南西路管辖。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拨广东统辖,结束了广东以往隶属不同政区的状况,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明朝,广东设10府1直隶州,统辖7州75县。其中,属明代新置的有顺德、从化、高明、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等22县。这些新置的县大多集中在粤东地区,基本形成当今县制的分布格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4级,但将明时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所辖范围与明广东布政使司相同。清设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称“两广总督”,初驻肇庆,1746年(乾隆十一年)移广州。清代广东省最南的辖境是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南海诸岛属于广东省琼州府的万州管辖。

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香港(时属新安县)遭受英国殖民式统治。1887年,葡萄牙诱逼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侵占澳门(时属香山县)。

8、民国时期建置 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设置绥靖区。

民国初年,市建置开始设置。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1921年,成立广州市政厅。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和市,实行委员制。广东省政府下设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6个行政区,每区设一行政委员,代表省政府处理本区事务。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广州,广东省府撤退到粤北(今连州市);为适应战时需要,全省设4个行署。1940年全省改设为9个区(包括沦陷区),到1941年,复改设9个行政督察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把行政督察区分为省府直接督察区和专署行政督察区两种。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个市县,专署行政督察区则分为11个区,共辖88个县。1946年,民国政府接收被日本侵占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政区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变更,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8年。1949年全省设珠江、东江、西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8专区和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2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98个县,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1951年,将北海市划归广西。1952年,将钦州4县划归广西,广西的怀集县划入广东。1954年,广东省改由中央直接领导,原由中央直辖的广州市划归广东省管辖。1955年,钦州专区所属5县划归广东省。

第二阶段是1959年至1982年,其间全省政区不断调整。1959年,在永兴岛设立西沙工委和西沙办事处。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广西。1979年,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原属佛山地区的珠海县改设珠海市,均由省直辖。广东省直辖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市,分设韶关、惠阳、梅县、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地区和海南行政区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辖14市、92县、3自治县。1981年,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

第三阶段是1983年以后,开始实行市管县、乡镇管村的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另设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地区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乡镇管村体制,一直沿用至今。

二、资源概况:

1、【水资源】

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0条)。

独流入海河流52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毫米,折合年均降水总量3145亿立方米。降水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4倍,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倍。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440亿立方米。除省内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从邻省入境水量2361亿立方米。

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早。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部分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废污水排放造成污染,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2、【矿产资源】

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分布有南岭成矿带、武夷成矿带和粤西—桂东成矿带3条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禀赋居全国中等水平。发现矿产15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6种,矿产地1972处。有色金属、稀有稀土金属及建材非金属等矿产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与开发利用基础。铅、锌、钨、锡、银、稀土、铌、钽、铷、锗、铊、碲、硫铁矿、高岭土、油页岩、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其中铅、锌、钨、锡、稀土、硫铁矿、高岭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玻璃用砂、地热、矿泉水等为省内优势矿产,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基础。

全省有效期内的登记探矿权总数191个,以勘查铀、铁、铜、铅、锌、锡、金、银、地热、矿泉水等矿种为主。有效期内的登记采矿权总数1191个,以开采铁、铜、铅、锌、金、银、高岭土、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矿、地热、矿泉水等矿种为主。

3、【植被和生物资源】

广东省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7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云豹、梅花鹿、麝、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鵰、蟒蛇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穿山甲、水鹿、白鹇、鹦鹉、虎纹蛙、大壁虎、凹甲陆龟等95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豪猪、豹猫、白鹭、黄胸鹀、平胸龟、沼蛙等76种;国家规定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刺猬、果子狸、蛇类、蛙类等584种。

广东有维管束植物7700多种,隶属于2051属、289科,其中野生植物有613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5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水松等、伯乐树、报春苣苔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苏铁蕨、桫椤、福建柏、华南五针松、香樟、土沉香、榉木、凹叶厚朴、格木、丹霞梧桐等48种。

4、【海洋资源】

广东海域辽阔,滩涂广布,陆架宽广,港湾优良,岛礁众多,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海域面积42万平方千米,是陆地国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海岛1963个,岛岸线长2378千米,其中90%以上的海岛为无居民海岛,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占50%以上。沿海港湾众多,适宜建港的有200多个,滨海湿地面积10178平方千米,红树林面积约102平方千米。海洋生物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鱼类1200多种。南海可开采石油储量5.8亿吨、天然气6000亿立方米,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储量约15万亿立方米。


下期预告:省情奇妙游下一站是广西,大家及时关注哦~

花果,事考教育深耕者。

事考相关资讯、备考干货,欢迎来找小花交流!


报考指南

报考指南

副标题

花果事考 事考教育深耕者

扫码咨询客服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