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必备干货】三支一扶积累(一)发表时间:2023-02-09 10:36 1.法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物质制约性) 2.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意志性。(国家意志性) 4.法最显著的特征:法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5.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自己、评价他人、教育一般人、预测相互间、强制违法者。 6.习惯、判例、政策、学理等属于法的非正式渊源。 7.修宪权全人大;释宪权全人常;督宪权全人大及全人常。 8.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9.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非基本法律。 10.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11.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12.自治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主体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 13.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的部委行署和有权直属机构。 14.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政府。 15.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发生冲突时,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直接用;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16.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发生冲突时,由国务院裁决。 17.同位阶法的效力:特别法>一般法、新法>旧法、实体法>程序法。 18.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与旧的特别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19.新的一般行政法规与旧的特别行政法规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20.空间效力上:我国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保护主义相结合。 21.法的溯及力上,我国一般坚持“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即法没有溯及力。 22.秩序是法的基础价值;自由是法律最本质的价值,也是法律最高的价值目标。 23.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主体、内容和客体。 24.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国家、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5.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26.权利和义务之间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7.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的行使权利。 28.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人身利益、精神财富和行为。 29.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30.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
2024-01-18
2024-01-12
2022-01-27
2022-01-27
|